Hermann Tilke,近代國際F1賽道設計師,我們來看看他的作品集以及支持/批評者的論點!
車主充電站編輯部:
過去幾年來,幾乎所有新的F1賽道設計與建築工程,都是出自赫爾曼·蒂爾克(Hermann Tilke)之手,但有不少F1資深車迷認為,他老是使用同樣設計,產出相當多無聊的賽道,這次跟著Youtube Chain Bear一起來回顧Tilke所設計的賽道吧!
1999年雪邦國際賽道
2018年摩納哥大獎賽時,車子太寬、賽道太窄,幾乎沒辦法超車。而雪邦賽道看起來,像是被設計成解決這個超車問題的,它非常寬,整個賽道最寬的地方有20公尺,最窄為16公尺。相比之下,銀石賽道最寬的部分也僅有15公尺。
雪邦賽道也有一些高速且不平坦的彎道,讓車手在行駛時更有挑戰性。隨著科技發達,賽道設計師不希望賽道都是跟著地形走,看起來很天然一樣,相反的設計師讓所有彎角的轉彎半徑都非常精準,就像是用圓規刻劃出來的一樣。
當時雪邦賽車場還以巨大建築和超大屋簷的看臺著名,在這之前,車隊和媒體們基本上都習慣賽車場簡陋且油膩的PIT區,雪邦賽車場的出現,也變成了現代賽車場的一個指標。
雖然現在雪邦賽車廠已經不在賽程表裡面了,但是大部分的觀眾都相當喜歡這個速度快、挑戰性高,並提供很多超車機會跟近距離搏鬥的賽道。
2004年巴林國際賽道
巴林賽道也很受歡迎,但是Tilke使用了一樣的手法來設計,長直線後的重煞區後,一樣有緊湊的彎道,不過這次是鋸齒狀的雙急轉彎,而非雪邦那樣螺旋般的彎道。
這裡最棘手的彎道,十號彎是從一個快速彎道,突然變成緊湊的髮夾彎,就像雪邦的14號彎,但是更彎,而且下坡而非上坡。
就像先前一樣,彎道也都是精確地繪製,而不是沿著地形雕刻而成。賽道也非常寬敞,充滿了現代華麗的建築和硬體設施。這個賽道也是充滿著Tilke的味道,同時間巴林賽道也深受車手們的喜愛。
2004年上海國際賽道
我們可以把上海國際賽道當成是極端版的雪邦賽道,直線能多長就有多長、賽道能多寬就有多寬,更佳蜿蜒的彎道以及更多高速S彎。
但上海賽道除此之外,沒有甚麼特別的記憶點,同時間也讓大家意識到Hermann Tilke有種特定的風格。
2005年土耳其伊斯坦堡公園
大部分的人都很喜歡土耳其賽道,讓我們先點出它的基本元素,長直線、大建築物、長直線後的重煞區、與上海和巴林相同的高速彎道、以及最後一個適合近身肉搏的W彎。
土耳其賽道最具代表性的,就是八號彎。八號彎是一個很長很長的高速彎,而且彎道中有四個彎頂點,相當具有挑戰性。
2009年亞斯碼頭賽道(杜拜)
亞斯碼頭賽道在2009年首次亮相,似乎是為了超級無聊的比賽以及毫無經驗的賽車手而準備,旁邊還有會自動換色的酒店在整條賽道上都可看到,所以如果比賽很無聊的話,可以看看它來娛樂自己。
那我們來看看亞斯碼頭賽道的彎道,依然有很長的直線,接著長直線後的重煞區,再來一個S型的高速彎,除此之外就沒甚麼特別的,感覺像買了一些現成的彎道拼圖把它拼起來而已。而且大部分都是慢速彎,導致非常難超車。
由於賽道是在人工填海造陸中建造的,它的地形相當平坦,沒有任何起伏變化,讓整個賽道變得相當無趣。好像這條賽道是為了壓抑比賽精彩性而建造的。
老實講,在亞斯碼頭賽道出現之前,大部分的人對Tilke沒有感到特別困擾,而是對Tilke在現有賽道的修改上有些不滿。但亞斯碼頭賽道開啟了關於Tilke的爭議,很多人認為他關心精緻的設施和豪華的建築,勝過創造有趣的比賽。
所以當人們想到Tilke時,第一個想到的就是,千篇一律、懶惰、沒有靈感的設計,把太多錢花在閃閃發亮的建築。
2010年韓國國際賽道
讓我們看一下,一樣的長直線,重煞車進入小彎道,接著高速S彎,還有一個像土耳其的W彎。
但實際上韓國賽道有一些不錯的細節,除了有許多地形起伏外,賽道也順著地形起伏彎延。賽道的中間部分與過去設計相比之下,更有老式且渾然而成的感覺。
14號至18號彎的感覺也更像街道賽道,最後也會成為有建築物圍繞的街道,讓賽道有非常混合的感覺。
但韓國賽道建在茫茫荒野中,原先計劃在附近逐漸建造一座城市,可惜全球經濟在同一時間衰退了,城市最終沒有蓋起來。
2011年印度佛陀國際賽道
長直線、長直線後的重煞區、接著中等速度的雙拐彎,同時也看到了土耳其8號彎的複製,高速、多個apex的彎道。
印度賽道好玩的地方是,在1、2號彎之後,賽道的地形明顯的上升,到山頂上是一個看不到盡頭的髮夾彎,在超長直線前立即給你第二次超車機會。
佛陀賽道是好的賽道,它擁有許多創造精彩比賽的元素。在這個賽道裡,我們看到Tilke把先前的作品,好的元素結合起來,同時也思考,如何順暢的從一個區段,接到另一個區段。他也在印度以及韓國賽道中使用高地落差,來增加賽道的難易度,Tilke也相當喜歡,並繼續複製一樣的做法。
2012年美洲賽道
美洲賽道的1號彎,是直線上坡後,直接進入髮夾彎,這讓車手更晚煞車,進彎時Apex是看不到的,經常看到車手們嘗試各種方法彎進這個彎道。
從賽道整體來看,再次看到長直線、長直線後的重煞區,以及另一個土耳其的8號彎。
好,接下來是Tilke嘗試一些「不一樣」的東西,不但沒有使用他常用的左/右高速S彎,而是串聯了各式S彎來模仿銀石賽道中的Maggots/Becketts,每個彎道在速度,半徑和行進方式上有所不同,這是個巨大的挑戰,深受車手和觀眾的喜愛。
2014年俄羅斯索契賽道
即使放了另一個複製土耳其8號彎在這裡,還是不難看出來這個賽道相當無聊,剩下的就是一堆常用的彎道,感覺就只是從貨架上拿了現成的零件來組裝,而且沒有任何溫度。
雖然阿布扎比和索契這兩個賽道讓Tilke惡名昭彰,但他仍然創造出不少富有樂趣的賽道。話又說回來,很明顯我們需要更多的賽道設計師,因為Tilke的作品都非常相同且類似,F1甚至可以直接賣一款用五種彎道來打造你的Hermann Tilke賽車場。
每季的賽程表需要與各式各樣不同的賽道結合,新的賽道也需要這樣的多樣性以及感受到每種賽道不同的個性,就像順著地形起伏而行的比利時SPA賽道;蜿蜒曲折的摩納哥街道賽;高速、充滿挑戰的馬來西亞雪邦賽道;全油門直線衝刺的義大利Monza等等。
即使赫爾曼·蒂爾克(Hermann Tilke)是目前我們能找到最好的賽道設計師,他仍然不夠好,你不會希望每幅畫都出自於梵谷,或是每朵花都是玫瑰花。